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原名“除夕”,“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端”。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由于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由于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年、月、日三者的开端。
开门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得意洋洋。
拜年
新年的初一,男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美丽的衣服,装扮得整整洁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率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团体去拜年;也有自己聚在一同相互恭喜,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当时一些下层人物和士大夫便运用名贴相互投贺,由此开展出当时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晚辈拜年,祝晚辈人短命安康,晚辈可将事前预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听说压岁钱能够压住邪祟,由于“岁”与“祟”谐音,晚辈失掉压岁钱就能够平安全安渡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罕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赐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往常晚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依然风行。
占岁
旧时官方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景。其说始于汉西方朔的《岁占》,谓岁后八日,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假如当日阴沉,则所主之物繁育,当日阴,所主之日不昌。后代沿其习,以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气明朗,无风无雪为吉。后代由占岁开展成一系列的祭奠、庆贺活动。
饮屠苏酒
屠苏酒是一种药酒。在现代习俗中,元日全家饮屠苏酒,以祛不正之气。制造屠苏酒的办法是:用大黄一钱,桔梗,川椒各一钱五分,桂心一钱八分,茱萸一钱二分,防风一两,以绛囊盛之悬于井中,至元日寅时取起,以酒煎四五沸。古时饮屠苏酒,办法很新颖。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同,是从最年少的饮起。大约年少者一天天长大,先饮酒以示恭喜,而年长者过一年少一年,后饮以示挽留。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初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习俗。这种别具一格的饮酒次第,在现代屡屡令人发生种种慨叹,所以给人留有深入的印象。
聚财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华诞,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倒霉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倘若非要扫地不可,须从里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渣滓,怕因而破财。明天很多中央还保管着一习俗,大年夜清扫洁净,年终一不出扫帚,不倒渣滓,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过泼。
正月初二
正月初二(北方地域为正月初三),嫁进来的女儿们便纷繁带着丈夫、儿女回外家拜年。女儿回外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同乡,一如过年的情形。假如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但是,它反映的心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心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同乡的切切怀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需再掏腰包,虽然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曾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望文生义,仅仅是吃半夜饭而已,女儿必需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祭财神(北方)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不管是商贸店铺,还是一般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奠一番。实践上是把买来的精细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半夜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奠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奠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白色活鲤鱼等,祈望往年要发大财。
正月初三
正月初三是女娲造羊的日子,故称“羊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羊,假如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羊会养得很好,养羊的人家会有个好收获。
烧门神纸
旧时初三昼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端谋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团体寻生理”。
谷子华诞
官方以为正月初三为谷子华诞,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大年朝
即天庆节。宋代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降落人世,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当时称大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
贴“赤口”
在中国北方,大年终三的早上要贴“赤口”(禁口),以为这一天里易生口角,不宜拜年。所谓“赤口”,一般是用约长七八寸、宽一寸的红纸条,下面写上一些出入安全吉祥的话(格式:“公元一九九四年岁次甲戌正月初三日当对神前香火前门钉断四方男女赤口贼盗火星一切祸灾归天大吉大利”),贴在前门和后门的门顶上,另外有一张是放在渣滓下面挑出里面倒掉。这些渣滓是初一初二两天积上去的,必定要到初三才一同清算倒掉,否则,即是把家中的金银财宝向外流一样。总之,贴“赤口”,是使人们心思上觉得一年到头都能出入安全,不与人发作口角或各种倒霉的灾难,家中多多招财进宝,万事如意。
“送年”
一般早晨举行送年典礼,是送诸神和先人回天。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
官方有吃饺子的习俗,寓意着招财进宝。按依旧的习气要吃“水饺子”(北方叫“煮饽饽”)五日,往常有的人家只吃三两天,有的隔一天一吃,但是没有不吃的,古时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大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端相互走访拜年、道贺。新嫁男子在这一天归宁。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忌讳过此日皆可破。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上忌讳外,次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祭财神(北方)
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官方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东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翻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送。接过财神,自己还要吃路头酒,常常吃到天亮。自己满怀发财的期望,希望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俗以为接路头,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地灵验,因而叫“抢路头”。有的中央,真的在元日初四便“渐渐抢路头”了,且相沿成俗。
送穷
正月初五“送穷”,是中国现代官方一种很有特征的岁时习俗。其意就是祭送穷鬼(穷神)。穷鬼,又称“穷子”,相传穷鬼乃颛顼之子。他身体瘦弱矮小,性喜穿破衣烂衫,喝稀饭。陕西韩城一带,破五这一天忌出门,而且要将鲜肉放在锅中炙烤,还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发声,以为这样能够崩除穷气,求得财运。此外旧时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地饱,俗称“填穷坑”。官方普遍盛行的送穷习俗,反映了中国群众普遍期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贫困难,驱逐新一年的美妙生活的保守心思。
开市
旧俗春节时期大小店铺从大年终一同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崇高日,以为挑选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股票市场也是在这一天开市。
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是人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植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华诞。汉朝开端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端注重。现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端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注重这个节日,每至人日天子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矮小宴群臣。假如正月初七天气阴沉,则主一年人口安全,出入成功。
“熏天”
官方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一种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
吃七宝羹
七宝羹是用七种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时分食用,以此来取凶兆,并说此物能够除去邪气、治疗百病。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异。广东潮汕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茜、韭菜加鱼、肉等;台湾、福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葱兆聪慧,蒜兆精于合计,芥菜令人短命。
送火神
在山东半岛,正月初七这天还要“送火神”,孩子们选一根两米左右的木棒,用麦秸将其绑住,这就是所说的“火神”。傍晚时分,在家门口点着“火神”的一端,孩子们抱着“火神”的另一端跑向离家较远的中央,直到熄灭殆尽为止。这个活动寓意于将“火神”送还俗门,一年之内家里没有火灾,平安全安。
正月初八
传说初八是谷子的华诞。这天天气阴沉,则这一年稻谷歉收,天阴则年歉。
顺星
顺星又名祭星。正月初八早晨,人们不管能否去庙里进香祀星君(即顺星),等地下星斗出齐后,各家都要举行一个顺星的祭奠典礼。祭星时,要在案头、灶台、门槛、锅台等处各放一盏“金灯”(黄灯花)并扑灭,叫“散灯花儿”,有避除不祥之意。祭星完毕后,全家聚在一同吃一顿元宵。
放生祈福
正月初八有“放生”活动,就是把家里养的一些鱼、鸟拿到里面,放归野外。
明代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记载说:“正月八日,石磴巷放生,笼禽雀、盆鱼虾、筐螺蚌,罗堂前,僧做梵语,数千相向,纵羽空飞,孽下落屋上,移时乃去,水之类投皇城金水河中网罟笋饵所希至。”
初八放生,不只表现了古人尊重天然万物、调和相处的品德,也表达了新春之始,企盼人间各种生物兴隆兴旺的美妙希望。
正月初九
正月初九是天日,传说此日为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华诞,俗称“天公生”。“天公”就是“玉皇大帝”,道教称之为“元始天尊”,是掌握宇宙最高的神,他是统领三界十方诸神以及人世万灵的最高神,代表高高在上的“天”。次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中央,天日时妇女备幽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中央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
正月初十
十,谐音“石”,因而初十为石头华诞。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以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河南习俗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馍饼,以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之举。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解冻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旬日早晨,以绳系罐鼻,由十个小伙子轮番抬着瓦罐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歉收。
正月十一
“子婿日”,此日是岳父宴请子婿的日子。初九庆贺“天公生”剩下的食品,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外家不用再花费,就应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款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正月十二
十二搭灯棚:从即日起人们开端预备庆贺元宵佳节,选购灯笼,搭盖灯棚。有童谣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正月十五
元宵节
元宵节的节俗十分有特征。节期与节俗活动,也随历史的开展而延伸扩展。就节期是非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不断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白昼为市,繁华特殊;夜间燃灯,蔚为宏伟。特地是那精致、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新年时期文娱活动的低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