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游网 > 手游攻略 > 手游攻略 > 正文页

寻根祭祖,向传统文化回归

来源:凤凰网 发布:2012-05-03 09:15 三月三接姑姑迎娘娘是山西洪洞沿袭了四千余年的风俗,也是寻根文化的体现。 山西大槐树寻根祭祖园(资料图) 清明前后,各地因时而动,再次掀起寻根祭祖热。3月29日,第二十二届中国洪洞大槐树文化节在山西省洪洞县举行,万余名海内外古槐后裔齐聚洪洞大槐树...




    “三月三接姑姑迎娘娘”是山西洪洞沿袭了四千余年的风俗,也是寻根文化的体现。

山西大槐树寻根祭祖园(资料图)

     山西大槐树寻根祭祖园(资料图)

    洪洞文化的“根祖”内核

    洪洞地处山西南部,因境内有“洪崖”“古洞”两个自然地貌而得名。舜王凿井、女娲炼石补天等传说都和洪洞有直接关系。中国很多姓氏的形成和发展也都源于此,仅帝尧、帝舜、皋陶等后人形成的姓氏就有几十个。而这里的皋陶故里、师旷陵园、琉璃宝塔、元代壁画、中镇霍山、苏三监狱,以及众多的帝王寝陵、道观庙宇和丰富的地下遗存,集中形成了其较为完整的优秀传统文化体系。

    在洪洞县,经常会听到一句口号“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据记载,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汾河滩上的老鸹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元末明初,战乱频仍,灾害频繁,中原一带十室九空,千里赤地,荒无人烟。洪武至永乐年间,明政府为发展农耕,充实国力,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历时50年,迁民18次,遍布京、冀、鲁、皖、苏、鄂、秦、陇等18个省市500多个县份。而这也成就了洪洞“天下故乡、华人老家”的美誉。现在,洪洞县城北仍有一棵古槐屹立不倒,见证着数百年来洪洞的兴衰和世事沧桑。

    当地还有一个有意思的说法,当年移民时,官兵用刀在每人小趾甲上切一刀为记。至今凡大槐树移民后裔的小趾甲都是复形(两瓣)。

    “接姑姑迎娘娘” 习俗四千年未断

    洪洞的文化“内核”还体现在其保留着浓厚的尧舜遗风上,每年的三月初三,洪洞县甘亭镇羊獬村的村民都要到距离该村70余里同属洪洞的历山接姑姑,延续了4000年的“接姑姑送娘娘”走亲习俗,已成为研究尧舜文化的活标本。

    羊獬传说是尧的故里,历山传闻是舜的躬耕之地。在求得贤才舜之后,尧将自己的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舜。羊獬、历山两地的居民分别自认为是尧、舜的后裔。因此,羊獬人称娥皇、女英为“姑姑”,而历山则称为“娘娘”。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二位娘娘由羊獬人从历山接回娘家省亲,直到四月廿八,历山人一起到羊獬祝寿,并将二位娘娘迎回到历山。两地因此逐渐形成了“接姑姑迎娘娘”的走亲民俗活动。到现在延续4000多年,作为自发的民间活动却一直传承不衰。

    每逢三月初三,羊獬村民便自发地涌入羊獬村“唐尧故园”内,一起欢送前往历山的迎亲队伍。时辰一到,现场锣鼓齐鸣,村民全部跪下,朝姑姑庙虔诚叩首。随后,羊獬各社首领在姑姑庙和北侧的尧王寝殿前焚香辞行。祭拜完毕,迎亲队伍便浩浩荡荡地开拔了。整个迎亲队伍由近百人组成,迎亲队伍途经的每个村,都会组织自己的锣鼓队和迎接队伍。在村口跪拜完毕,斗罢了锣鼓,他们便将驾楼迎进本村的娘娘庙歇息,场面蔚为壮观。在当地人的心中,每年到了这个季节,没有任何事情比这个更重要。

    让“古树开花”

    到了今天,洪洞县人认为弘扬“根祖”文化,其实质是弘扬“忠厚直爽、开放包容、敢为人先、坚韧奉献”的大槐树精神。洪洞县正在认真做着“大槐树”这篇文章,他们想依托“根祖”文化品牌,拓展国际旅游市场,将大槐树文化节打造成弘扬传统文化、链接感情纽带、凝聚华夏儿女的国家项目;围绕“大槐树”进行文化资源的放大,注重文化研讨,建立文化培训基地,促进文化与旅游的精密融合等。

    “寻根祭祖热”近年在中国的兴起,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各类寻根祭祖活动的举行,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海内外华人、华裔的凝聚力、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但如何采取适当形式祭拜先祖,借以表达怀念之情,各地都还在探索之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