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游网 > 手游攻略 > 厂商专区 > 正文页

坚强婆媳柔弱肩膀撑起多难之家(图)

来源:搜狐 发布:2012-04-24 13:44 赵桂芳在擦拭婆婆的遗像。 公公70多年前牺牲在抗日疆场,婆婆留遗言盼和烈士丈夫合葬。如今已经是七旬老人的儿媳牢记婆婆临终遗言,决心找到公公的坟墓。日前,本报报道了我市中站区东冯封村赵桂芳老人寻找公公墓地的事。 在这一则新闻的背后,人们很难想到,...


本报记者 李晓军

    赵桂芳在擦拭婆婆的遗像。

    公公70多年前牺牲在抗日疆场,婆婆留遗言盼和烈士丈夫合葬。如今已经是七旬老人的儿媳牢记婆婆临终遗言,决心找到公公的坟墓。日前,本报报道了我市中站区东冯封村赵桂芳老人寻找公公墓地的事。

    在这一则新闻的背后,人们很难想到,这个烈士之家曾屡遭不幸,家中先后有5位亲人英年早逝。这对婆媳不仅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苦难的家庭,更难能可贵的是,婆媳两人关系宛如亲生母女般融洽。

    在寻找烈士遗骨、追忆烈士事迹的同时,今天,让我们把目光转向烈士的家属、烈士的后代,他们身上的坚强品质和善良美德同样令人敬仰。

    家庭和睦

    婆婆成了儿媳心中的亲娘

    4月16日上午,中站区东冯封村的一个普通小院里,赵桂芳老人在擦拭婆婆的遗像。看着婆婆熟悉的面孔,想到婆婆临终前的话:“我走了,今后家里就剩下你一个人了,要好好照顾自己。”赵桂芳忍不住热泪盈眶。几十年来,她和婆婆相处的朝朝暮暮仍历历在目。

    赵桂芳和婆婆靳秀兰是同村人,虽然她在儿时就听说,村里有一位烈士遗孀带着孩子艰难度日。但由于平时很少见面,她对婆婆并没有什么印象,与婆婆的独子常以谦也从来没有说过话。

    1952年,新中国建立之初,城乡各地进行扫盲运动,赵桂芳来到当时的焦作矿区所在地参加速成班学习,和做速成班教师、比他大1岁的常以谦日久生情,并于1956年嫁给了他。

    走进这个家庭,赵桂芳对婆婆了解越多越同情婆婆的遭遇。婆婆靳秀兰本来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女儿在12岁时不幸夭折,婆婆一人把儿子常以谦艰难抚养成人。对这位唯一的儿媳,婆婆也如同亲生女儿般疼爱。

    赵桂芳至今仍记得,婚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她下地干活,婆婆在家安排伙食,不论多晚,婆婆总是等她回来,让她先吃。当年,粮食极度匮乏,即便是用糠做成的窝窝头,婆媳俩也常常是你让我、我让你,最后分开一起吃。为了让儿媳多吃一些,婆婆总说自己吃饱了,以至于因为营养不良,腿部严重浮肿,动弹不得。

    其实,婚后不久,常以谦便通过招工考试成了焦作矿山机械厂的一名工人,家里的生活条件多少得到了一些改善。但几年之后,烈士常九宫的父亲和后妈先后去世,常九宫同父异母的两个弟弟还未成年,要靠这个家庭来抚养,再加上接连出生的四个孩子,使得这个家庭又陷入了窘境。

    这样一个复杂的大家庭,大家能够和睦相处,全靠婆媳之间的相互谦让。婆婆不爱说话,从不串门,起早贪黑地做针线活、做家务。儿媳赵桂芳则独揽种地的活,婆媳俩勤俭持家,让这个家得以维持。

    “婆婆话不多,但心地善良,是一位识大体、明事理的贤妻良母。她把我当成亲闺女,我也把她当成了亲娘!”赵桂芳说,她和婆婆相处几十年,从没吵过一句嘴。婆婆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从不抱怨。赵桂芳一旦发现婆婆脸色不对,就专说让婆婆高兴的话,逗婆婆开心。一家人总能和和睦睦。

    上世纪70年代,这对婆媳将常九宫同父异母的两个弟弟抚养成人,分别娶妻,算是尽完了义务。记者当日在该村采访时,一位村民说,烈士常九宫在天有灵,应该感谢这对婆媳,他们俩对这个家的贡献太大了。

    屡遭不幸

    寡妇婆媳共同撑起一片天

    改革开放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家人终于结束窘迫的生活,家里还添了一台17英寸的电视机。靳秀兰每次看到电视上播出战争片就立刻换台,双手哆嗦,眼睛潮湿。赵桂芳说,婆婆一辈子不看战争题材的电视剧、电影。“不是婆婆不敢看战争片,是害怕想起丈夫,她的内心该有多么苦啊!”理解婆婆的苦,赵桂芳也从不看战争片。

    然而,上天并没有特别眷顾这对善良的婆媳,一连串的不幸降临到她们身上。1993年,赵桂芳的丈夫常以谦突发疾病去世,年仅50多岁。赵桂芳没了丈夫,婆婆则是老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婆婆青年丧夫,老年丧子。命咋恁苦!”赵桂芳说。

    儿子去世后,眼看着孙子、孙女辈逐渐成人,靳秀兰才有了新的希望。不幸却又接踵而至。半年多后,一直品学兼优,从河南医科大学本科毕业的孙女常竹荀遭遇车祸,连同一个曾孙子一同丧生。这两位寡妇婆媳内心痛到了极点,却没掉一滴眼泪。邻居问靳秀兰:“亲人死了,为啥不哭?”这位80多岁的老人说:“泪早就哭干了,没有泪了。”村里人无不动容。

    生活还要继续,靳秀兰老人只盼长孙常先进能在她百年后给她送终,帮助她找到丈夫常九宫的墓地,将他们安葬在一起。然而,老天似乎故意要将两位坚强的老人打垮。2003年1月9日晚,常先进被一辆摩托车从身后撞翻在地,昏迷不醒,后送至医院抢救,诊断为“特重型颅脑损伤”。医生说,即便脱险也是植物人。

    为抢救常先进,这对婆媳想尽办法四处借钱,前后花去医疗费10多万元。后来,这个不幸的家庭的遭遇被反映到相关部门后,得到了当时市领导的批示,有关部门对他们进行了资助。

    3年后,常先进死亡,一个烈士家庭出现3代寡妇。常先进撇下的残疾儿子和不满8岁的女儿怎么办?抚养他们的重任落在了这3个女人身上。已92岁高龄的靳秀兰再也承受不起这样严酷的打击,住进了医院。

    面对家里的一连串变故,赵桂芳也倒下了。一位亲人劝她常到公园里走走,老人却坚持不去。一天天的自我封闭和压抑,赵桂芳快要疯了。

    然而,突然有一天,一个疯女子游荡到了该村。赵桂芳在家门口看到这个疯女子后,给她穿上衣服,送给她食物,把她打发走了。“我要是也疯了,像这个疯女人一样,婆婆该怎么办?家里的孩子该多伤心?”赵桂芳说,从那以后,她开始坚强地活着。家里只剩下婆媳俩的时候,赵桂芳就给婆婆唱红歌。在豪迈的革命歌曲声中,这对婆媳学会了坚强和乐观。婆媳俩形同母女,共同撑起了一个家,谁也离不开谁。

    心怀希望、乐观生活

    盼望实现婆婆遗愿

    2008年,靳秀兰老人走完了自己坎坷的一生。临终前,除了表达不能和丈夫合葬的遗憾外,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儿媳。她拉住儿媳赵桂芳的手说:“我走了,今后家里就剩下你一个人了,你要好好照顾自己啊!”

    赵桂芳趴在婆婆床前泣不成声,拉住婆婆的手久久不舍得放下,亲友们怎么也劝不开。婆婆去世后的两年多时间里,赵桂芳不敢回家,家里似乎到处都是婆婆的影子。她害怕看到婆婆的遗物,更不敢看婆婆的遗像。多少次,她在睡梦中还和婆婆一块儿唱红歌,醒来后早已泪流满面。

    “婆婆一辈子和丈夫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也就几个月,孤苦一生,只知道默默为家里干活,从来没有过一句怨言。”赵桂芳说,她对婆婆心怀感恩,她一定要尽全力找到公公的墓地,让婆婆不再孤单。记者告诉这位老人,目前,河北沧州、保定两地媒体都在积极寻找烈士墓地,老人感到了一丝欣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