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游网 > 手游攻略 > 厂商专区 > 正文页

“洋品牌”傲慢欺客底气何来

来源:新民网 发布:2012-07-17 08:58 从苹果手机维修的 霸王条款,到某些奢侈品牌销售不提供验货服务,再到进口童装有3成不合格,那些将信誉与百分百服务奉为生命力的洋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后,不仅将其一直秉承的服务承诺抛之脑后,更是来了一个大变脸:傲慢、推诿、甚至刁难。 顾客就是上帝的...


    从苹果手机维修的 “霸王条款”,到某些奢侈品牌销售不提供验货服务,再到进口童装有3成不合格,那些将信誉与百分百服务奉为生命力的“洋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后,不仅将其一直秉承的服务承诺抛之脑后,更是来了一个“大变脸”:傲慢、推诿、甚至刁难。 “顾客就是上帝”的承诺更是在这样的态度之下烟消云散。 洋牌子看重的是钱袋子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居民消费能力也水涨船高,洋品牌在我国可谓是赚得盆满钵满。以“洋手机”为例,有数据显示,2012年一季度,苹果手机在华销量从上一季度的210万部增长至620万部,市场份额从上一季度的8%增长至19%;三星手机则由上一季度的670万部增长至今年一季度的900万部。

    如今,洋品牌专卖店在我省也遍地开花。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洋品牌的服务质量,却不尽如人意。以苹果公司为例,今年6月,中消协联合苏、浙、渝等六省市消协联合发表苹果维修合同不公平格式条款点评意见,认为这家跨国公司存在一些“霸王条款”,如苹果手机和其他苹果产品在维修可用翻新件后,更换下来的旧备件归苹果所有等。

    其实,梳理近年来洋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就会发现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外资车企全球召回问题车却不包括中国;进口童装的质量有30%不合格;外资零售、餐饮企业在华施行双重标准;进口奶粉中发现活虫……

    针对这样的情况,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处长邢云峰认为,一直以来,国外品牌产品在中国市场备受推崇。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消费者认为相比国内品牌,洋品牌有更高的社会责任感、更好的产品质量、更严格的标准。但是市场上接二连三地出现洋品牌质量和售后问题,消费者购买高档进口货难享“高档售后服务”。有些洋品牌“有事找门店解决、公司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做法,表明他们更加重视中国消费者钱包,而非中国消费者权益。 消费者不要盲从洋品牌

    日前,在合肥金寨路某外资品牌手机店内,顾客小杨告诉记者:“我就是喜欢这个品牌的设计感,大牌手机的质量应该也不错吧。”然而,实际上,洋品牌的质量也不是“打包票”的。今年3月,砀山县消费者胡先生买了一部某外资品牌手机,没用多久,就接连出现故障,维修了4次依然没有根治,胡先生要求退机,却被要求扣除500元左右的折旧费。

    有关专家表示,一些洋品牌牺牲品质追逐利润也是中国消费者 “宠”出来的。由于消费者的盲目追捧,许多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即使降低产品质量和服务档次,不少消费者仍会买账。

    洋品牌的频频失信,主要还是不够重视国内消费者的权益。邢云峰表示,消费者购买洋牌子商品时,要特别注意售后服务等问题,不要以为是“洋”就好。省消协专家张路明认为,在中国的市场上,洋品牌同样面临企业社会责任的考量。但从近期情况来看,一些洋品牌在被揭露出问题后,往往表现得傲慢蛮横,不是轻描淡写,就是声称产品质量没问题,一听说要赔偿,往往就没有下文,不把消费者利益当回事。所以洋品牌产品用起来未必就能称心如意。他表示,“消费者不应盲目相信洋品牌,在购买时,应剔除虚荣、攀比和炫富心理,要理性消费。 ”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范和生教授表示,由于欧美市场相对成熟,企业营销和服务都比较规范,这给我们消费者造成了一种错觉,觉得外国牌子都是好的。其实这种认知是片面的,最近的洋品牌问题不断就很能说明问题。消费者在购买一些国际品牌商品时,首先要了解清楚产品的质量,量力而行,不要唯“洋”是从。 职能部门须加大监管力度 近年来,一桩桩消费案例揭开了洋品牌貌似高贵、神秘的面纱。面对消费者的投诉,为什么很多洋品牌对此无动于衷?

    洋品牌的傲慢,在某种程度上,也跟我们有关部门的监管不力和监测落后有关。 “目前,在不少产品安全监测问题上,我国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包括施行标准和检测方法等方面都比较粗放,缺乏更精细化的评判。随着检测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尤其是随着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科学鉴别常识的提高,在老标准下不是问题的问题就显现出来了。 ”张路明说。

    如何对待洋品牌“欺客”呢?范和生教授告诉记者,不能仅停留于道德方面的评判,也不能总是期待“洋巨头”自律水平的提升,而是应该积极地采取 “他律”约束,从而引导企业道德正向运行。“与欧美市场相比,我们的市场还不成熟,加之消费者对洋品牌认知有限,要保证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监管就必不可少。当前,我们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相关职能部门也应加大监管力度,使其常态化、制度化,给洋品牌经营立下规矩。 ”他表示。

    “因此,当洋品牌侵害消费者权益时,我们消费者不但要理直气壮地向他们讨说法,更需要相关职能部门为消费者撑腰说话,严厉打击坑害消费者的行为。 ”张路明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