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中国汽车论坛在北京召开,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原副巡视员李万里发表了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代表,尊敬的远道而来的各位国际同仁,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刚才主持人介绍我是产业政策司的副巡视员,我是今年4月份的时候刚好退休了,但受产业政策司郑立新司长的委托我在此做一个发言。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10年间,中国汽车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全球背景下,汽车产业应该如何健康发展的问题,成为中国政府中国汽车产业和中国各汽车企业十分关注的问题。从金融危机到欧债危机,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但也有积极迹象。全球汽车的保有量于2010年首次突破了10亿辆,从这10年以来的轨迹分析,在2001年到2008年期间是以3%的增长态势稳步增长。之后到2009年出现了接近于0的负增长。2010年又以5%的增速回升,并在这一年一举突破了10亿辆的保有量。全球汽车的产销量在7000万辆的水平也是经过长期的徘徊之后,于2011年首次突破了8000万辆。
10年来,产销量增长率虽然比不上保有量增长的稳定,但这个增长的幅度也一直在3%到6%之间,2008、2009两年,由于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使得全球汽车的产量出现了负增长,尤其是2009年负增长的数值达到了12%,但是也在2010年又出现了产销的强烈反弹,并且反弹的数值是以26%的增幅一举从6000多万辆直逼7800万辆的产销量,2011年全球的产销量增长只有3.2%,但这一年终于突破了产销8000万辆的水平。
在这其中,中国的汽车产业对于世界汽车产销量和保有量的贡献率是最大的,美国在2011年的产销量也开始出现10%以上的增长。欧洲地区的增幅虽然在下降,但仍然保持正增长的态势。日本从去年的全年情况看是下降的,但从第四季度开始迅速反弹回升,俄罗斯产销总量虽然不大但增幅超过了40%,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也有不俗的表现。从国内的情况看,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快速增长,近几年有促进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三大红利因素出现了重大的变化。在汽车产业方面也有十分明显的表现。最具有优势的人口红利由于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日益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二是最令人羡慕的众多汽车市场的潜力也从一直处于有效供给不足到现在一线市场出现了渐渐饱和的现象。三架马车中的出口的国际红利现在看来也越来越受到国际贸易保护的种种的阻力。因此国家在最近的一系列重要的文件里确立了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技术升级的这样一个战略,应该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战略、主要政策和主要任务。
在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出现较大变化的时候,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对2011年的中国汽车产业的走势的基本判断,我们在去年的6月份、7月份中对汽车行业产销出现下行情况的时候作出了如下的判断。我们的判断大概是四点:
第一,这种下行是在振兴规划有关政策停止实施后出现的产销下行的趋势是符合政策的预期。
第二,在刚性需求的支撑下,下行的趋势我们认为仍然是可以控制的。
第三,盲目扩能的投资冲动主要来自地方政府。
第四,处于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零部件供应商和整车销售商等中小企业的资金链紧张,应该是这一时期政策关注和引导的主要方向。即使到了2011年年底,汽车产销的增量出现多年来从未有过的低增长的情况下,我们也仍然坚持以上的判断。对今后一个时期市场预测的基本判断,现在存在着较为乐观和不十分乐观的两种意见。较为乐观的意见将欧美日的发展轨迹与中国状况进行比较,从市场需求出发,用千人保有量指标进行分析,认为按照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市场需求,中国汽车市场应从目前的千人百余辆的水平,至少要提高到欧洲接近千人400、500两的水平,其产销规模不断的快速上升,近几年的产销量的增幅应该持续维持在10%甚至以上。
预期在不久的将来,将达到年产量3000万辆以上的水平,保有量更有望形成3亿左右的规模甚至更大。从已经工业化的欧美日与他们的情况相比,从宏观和长期的角度上去看,我们认为这一趋势肯定是对的。不十分乐观的观点认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模式已从解决产业内部结构性的矛盾转向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阶段。应该说2008年出现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可以成为这两个阶段的分水岭。我本人也比较趋向于这样一种观点。
改革开放初期到金融危机前,我们主要解决了汽车产业内部的结构性的矛盾,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汽车产业不能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供给,成为约束国家发展的短板。因此国家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即通过引进技术合资合作的方式,加大中央和地方骨干企业的建设和产业布局。加强汽车零部件的产业化基础建设,并通过优惠的税费政策加快引进技术的国产化进程等措施的引导。使得建国以来形成的较为完整但相对落后的工业体系的水平和规模得到了迅速的提升。逐步形成了与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对适应且较为完备的汽车工业体系。
解决能源环境交通短板 汽车产业才能持续发展
自2000年初中国汽车市场出现的井喷态势,在将近10年汽车市场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国内形成的汽车生产能力成为了向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消费者提供各类汽车产品的绝对的主体。汽车产业也乘势而上,完成了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这一阶段汽车产业的发展动力来自于强烈的市场需求的外部压力,能够取得显著成效得益于一系列汽车产业政策的正确设计和有效的实施。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速增加,使得矛盾越来越激化。汽车产业从国家的短板成为长板的同时,也将能源环境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领域转变为短板。结构性的主要矛盾从产业内部转移到产业外部,汽车产业发展模式,也应从解决产业内部结构问题的同时,也要关注转变到一方面要继续完善内部结构性问题的同时,也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参与结构社会性的结构问题。对于汽车产业的评价指标,也应该从主要比较看重产销的增量和产能转为一方面要继续关注提供有效供给的同时,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参与解决能源环境和交通设施等短板问题上来。
不解决三个短板问题,汽车产业就不具备持续发展的可能。但是,单凭汽车产业自身的努力也不可能找到根本性的解决方案。一是能源,能源瓶颈的巨大压力,使得我们在十多年前就开始考虑,通过政策引导解决汽车产品节能的问题。考虑利用天然气醇醚燃料的替代能源的问题,以及以电力为方案的电动汽车的解决方案。现在一系列的解决方案都在逐步地提出并实施。比如说提出并实施的乘用车燃料消化电池,已在考虑实施第三阶段的目标。对商用车燃料消耗量的管理也已从今年2月1日开始实施。在已推动的天然气和乙醇汽车的基础上,甲醇汽车的试点方案已经发布实施。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规划也于本月18日在国务院通过。就汽车产业而言,即使未来5年汽车的产销增量仍处于2011年的比较低的水平上,其保有量也将在五年内从目前的1亿辆增加到2亿辆。现有的4亿多吨原油的资源难以为继。由于形成多元化汽车能源结构的局面还有待时日,因此解决能源问题任重而道远。
近十年来,汽车产业面临的环保压力日益突出,汽车排放标准从实施国一到实施国四,以至于现在讨论在部分地区实施国五的进程,大大短于欧洲、美国和日本,经过汽车产业和石化产业的艰苦奋斗,虽然在一些方面我们我认为还不尽如人意,但我们也认为基本上如期实现和各个阶段的目标。最近提出的PM2.5的指标,据北京市环保局的调查,在城市大气污染的总量中汽车对PM2.5的贡献率大于20恩%。因此这将进一步加大汽车产业技术升级的压力,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赶不上汽车产业的发展。若干年前城市道路上只有公交车和为数不多的公务车。曾几何时全国主要城市的干线在高峰时期已经变成了重大的停车场,城市拥堵成为顽症。北京是采取限行限购的政策不仅消费者有意见,北京市的汽车产业链也受到了伤害。其他城市也有效仿的趋势。但根本上就城市发展而言限行限购也属无奈之局。
汽车市场大饼分配方式要重新定义
因此,鉴于宏观层面的人口红利市场红利和国际贸易红利已经发生变化,鉴于汽车产业面临能源环境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三大瓶颈,因此有理由认为中国的汽车产业已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向较为平稳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不会是短期的,有的专家认为有可能要贯穿于“十二五”规划实施阶段。汽车产业只有与社会经济发展形成和谐发展的局面,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如果上述的判断是准确的,那么国内汽车市场今后一个时期将从如何继续把汽车市场大饼做大,转变为努力尽可能做大饼的同时,要对大饼的分配方式充分定义。即汽车产业和汽车企业都应该考虑单凭以往主要靠外延的发展方尺还能靠多久,是不是要转移到主要依靠内涵实力的等于争夺市场占有率的方面来。
从宏观层面而言,这是期待已久的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基础设施进步的重要的时刻,而对每一个具体的企业则成为不得不面对的历史任务。更为严峻的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无论是市场经济周期的调整变化规律,还是宏观调控的指向都是一致的,是一个两只手都要共同参与的新的局面,对于国内的结构调整的任务而言,我们要做好自主品牌的建设,要加快节能与新能源的进程,要推动兼并重组的任务,要形成数个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集团,到这样一个任务上来。
在对外合作方面我们也面临着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要大力推进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一方面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一方面要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做好各方面的充分的准备。政府各部门已在探索从法律支持、金融保险、准入和认证方面积极创造有利于引进来、走出去的良好的政策环境,并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采取各种国际通行的方式进行并购、重组以及海外设厂的大胆的尝试。走在出去的过程中,政府的职能还有待于不断的完善,企业在初期的表现也许还不够成熟,还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甚至要交纳高额的学费,但只有走出去才能成长,实现走出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中国汽车产业只有立于世界之林才能实现总大到强的战略目标。
各位代表,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为抵御外侮用血肉筑成了我们新的长城,在实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实行引进来、走出去的伟大战略过程中,我们也要万众一心闯出一条生路,前进、前进、前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