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消 据中国之声《旧事晚顶峰》报道,3月1日,相关部分公布了《乘用车内气氛质量评价指南》,对新车内的苯、甲醛等罕见挥发性无机物设定限值。这个指南能否能推进国际厂商进步车内气氛质量规范,将会抵消耗者带来哪些利好?上面有请资深媒体人杨浪涛为我们做具体解读。
杨浪涛:关于该指南的出台有很多人担忧其意味意义大于实践作用,我觉得这种担忧还是有道理的。首先该指南目前只是一个引荐规范,不是强迫施行,所以对企业的束缚力不大。其二,很多规范低于欧美兴旺国度,以至差异还十分大,比方说美国的关于甲醛的规范是每立方米不超越0.015毫克,而我国如今的规范是0.1毫克,比美国整整高出了5倍,因而不管在施行力度还是在规范制定上,这都是一个折衷的计划。
既然是一个不具有强迫施行力的折衷计划,它终究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杨浪涛:这个还是要分情况来看。一个是取决于供求情况,第二个是环保认识。从去年开端,国际车市进入迟缓增加阶段,国际车市固然曾经是买方市场,因而汽车厂商必需要寻求新的卖点。第二是环保认识曾经不得人心,只是在汽车这一块还没有惹起足够的注重,一旦消耗者把关心的重点从外观,油耗等方面转向环保,就会对厂商形成弱小的压力,唆使汽车消费商选用愈加环保的资料。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假如相关部分公布强迫施行的规范,很能够会对汽车产业形成宏大的冲击,而假如我们只是寄期望于市场的天然变化,车内气氛质量的进步又显得指日可待,我们能否有措施来推进这种变化呢?
杨浪涛:方法还是有的,比方说我们能够效仿工信部以前推出的分析油耗标识搞一个车内气氛质量的标识,固然说它不具有强迫施行力,但关于消耗者的挑选能够提供主要的参考作用,从而终极推进汽车厂商在车内气氛质量掌握上采取相应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