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关一些中小学生暑期沉迷不良手机手游以及手机用户因使用免费软件而导致手机中毒或被窃取隐私的报道,让人们对规范手机软件给予了更多关注。
智能手机的功能实现,离不开软件应用的支持。正是靠各种各样的应用软件或手游软件,给用户带来了丰富的手机功能和使用体验。但这是把双刃剑,它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少安全隐患,由于几乎没有上传门槛,出现了许多恶意手机软件,给用户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包括苹果手机在内的一些品牌智能机,虽然在软件分销渠道上只通过自有的应用市场,但也屡次出现其含有不良或盗版内容软件的情况。
恶意手机软件造成的损害主要表现在:一是内置木马或病毒,窃取用户隐私、存储数据和地理位置;二是借助电信增值服务提供商的计费通道恶意扣费;三是在安装后私自下载其他指定应用,有的软件应用加入了消息推送功能,强行向用户推送广告或信息,影响到用户手机的待机时间,浪费网络流量;四是盗版等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亟待有关部门加以规范和引导,使其进入良性、受控轨道。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出台了《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进网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规定申请入网许可的移动智能终端生产企业以及与之有合作定制的企业不得预装含有恶意代码、未经用户同意擅自收集并修改用户个人信息、擅自调用通讯功能的手机软件,这将对规范手机软件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除去手机预置软件外,大量的手机软件是在用户使用手机过程中安装,仅仅加强进网管理难以起到完全的遏制作用,还应当从手机软件产业整体上加强监管力度,逐步完善手机软件开发的准入机制,严格准入条件。同时要加强分类指导和监督,对于木马、病毒或盗版软件应当加大惩罚力度,坚决遏制;对于通过软件递送广告信息的应当规范运行,确保用户自主选择权和用户权益。手机用户也应当提高警惕,在选择和安装应用软件时,尽量选择可信站点或应用市场,注意辨别软件权限和安全性,避免使用恶意软件。(黄鑫)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