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四成人会留意使用手机软件的风险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占网民总数的72.2%,手机已经成为网民的首选上网终端。来自大谷打工网的资料表明,很多基层打工者受工作环境、时间等因素影响,对手机上网的需求远超电脑上网。
调查显示,在手机上下载安装应用软件时,44.4%的人会仔细看授权说明,40.7%的人不会仔细看,14.9%的人表示“不好说”。同时,40.5%的人会留意使用手机软件的风险,35.6%的人不会留意。
半数人不会在意手机授权说明
那么,又有多少人意识到自己的个人信息正在面临泄露风险呢?
记者注意到,在手机上安装软件时,很多人都不会仔细阅读软件的授权说明,或者为了节省时间,匆匆看了一眼就忽略了。
昨天下午,记者随机采访了数十位市民,半数受访者都表示,不太会关注授权说明。一位在银行上班的黄小姐这样描述,“为什么要管那么多呢?现在泄露隐私的方式有那么多,根本防不胜防,我已经不在乎多接几个骚扰电话了。”
几点疑问
手机软件如何搜集个人信息?
那么,手机软件究竟是如何搜集用户的个人信息的?
据了解,手机软件收集个人信息的三种做法:第一种是在安装时有授权确认,在使用中涉及用户信息时,再次出现授权确认让用户明确知晓;第二种是在用户下载安装软件时,给出一个提示让用户确认;第三种是没有经过用户任何确认,直接收集信息。
对此,记者联系到南京华为科技公司的员工肖权(化名),肖权介绍,手机软件搜集个人信息的原理很简单,一些基于通讯录的软件,会自动扫描用户的手机通讯录。而无法获取通讯录的软件开发商,还通过分析手机用户经常上哪些网站,看哪些类别的内容,综合判断出用户的性别、年龄等,这样就可以进行精准营销。
手机软件都取得了哪些授权?
那么,手机软件都获得了哪些授权呢?
记者下载了一款公交软件。刚安装,对方就提醒,要求读取定位信息、联网和读取手机识别码。随后,记者又分别下载了支付宝、生活百科和手机精灵等软件,而这些软件几乎都要求获得以下授权:联网、发信息、读取手机识别码、读取联系人,读取通话记录,读取定位信息等。
随后,记者又下载了一款手机安全软件,通过其中的“隐私监控”功能,查询到,手机里有3个软件有发送短信的权限,6个程序读取了联系人信息,14个软件对手机自动定位……
而让人不解的是,很多权限都和应用功能毫不相干,比如,一款搜索引擎居然有定位权限,而天气预报有查看联系人和短信的权限。
面对这些令人无语的授权,手机用户们也是抱怨一堆。“这些软件的权限太大了,但不点确认就用不了。可如果什么软件都不装,那还用智能手机干吗?那么,在所有的授权中,哪些是让人忍受不了的呢?”
为啥越来越多软件要求授权?
“必要的授权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些软件一定要用户同意哪些根本不沾边的授权呢?
对此,肖权表示,这在业内其实非常普遍。“其实无论是软件开发,还是做手游,大家的目的就是赚钱。”
因为,个人信息对于应用开发者来说也是一种用户资源。有些应用获取个人信息是为了帮助开发者改善产品,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比如,个别软件获取位置,为的是精准地推送信息。“然而,仍有一些授权是用于商业用途,这些信息常常未经用户同意就透露出去。”
而客户的资料,都有专门的销售渠道。“例如卖给房地产开发商,卖给银行,一般都是打包售卖、明码标价。虽然一个用户的资料不值钱,但是成千上万堆积起来,就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了。”
如何最大限度保护个人隐私?
手机上网一定要安装安全防护工具,免费Wi-Fi也要慎用。必要时应使用两个手机,一个专门上网,通讯录里不存任何手机号码;一个专门用来打电话、发短信。这就能最大限度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
同时,肖权提醒,大家最好在手机上安装一款安全软件,这样开启隐私监控功能后用户可以有选择性设置应用软件是否有读取隐私的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