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涨幅2月份回落至3.2%,低于眼下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3.5%的水平,这意味着已经持续两年多之久的“负利率时代”宣告终结。
一石激起千层浪。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已经开始出现风吹草动,不但短期理财产品鲜见踪影,其平均收益水平也呈现下滑趋势。如此,普通老百姓在高通胀时期养成的理财习惯、投资思路,也应适时修正才好。
理财产品收益“集体跳水”
伴随着负利率时代结束,不少精明的投资者发现,最近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开始“缩水”了。据金融界网站统计显示,较上月,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平均下滑了至少0.2%,而短期理财产品下跌得最为明显。
3月28日,记者走访泉城多家银行网点发现,市面上3—6个月期限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在4.5%左右,而去年同类产品基本在5%以上。此外,一个月期限的保本型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则更低,普遍跌至4%左右。
记者看到,中国银行一款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4.2%,较上个月低了0.2%—0.3%。招行将其7天滚动型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从4%下调至3.5%;工行3个月期限理财产品,也从预期年化收益的5%下调4.55%,并创下该期限产品今年的最低收益率。
交通银行山东省分行个金部经理王沛沛告诉记者,央行罕见11周停发央票,同时两次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都让市场读出了流动性放松的信号。在流动性放松的背景下,银行间市场资金充裕,导致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大幅下挫。随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的下降,导致与货币市场高度相关的资产收益率也在下降。如交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投资标的是货币市场、同业存款或国债等,收益率虽然降低了但非常稳健。
此外,进入“正利率”时代,定期存款的投资价值开始凸现出来。王沛沛说,如果投资者手中有长期不用的闲钱,可以存2年至3年定期存款,因为目前利率是高位,如三年定期存款有5%的收益。
长期理财产品再受追捧
CPI下降、贸易逆差加剧、新增贷款走低、欧债危机影响未除……经济形势内忧外患,也引发了理财产品市场的新变化。
记者走访泉城各大银行时发现,去年红极一时的短期理财产品已有所降温,半年期以上的中长期理财产品正受到更多客户青睐。济南市民蒋女士去年一直购买浦发银行期限在三个月内的保本型短期理财产品,但现在她决定配置一款半年期、最高年化收益率5.4%的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
对此,王沛沛说,投资者普遍预测未来理财产品收益还可能进一步下滑,所以尽快锁定期限稍长一点的产品,以获得较高的收益。此外,投资短期理财产品在收益日前后都会有几天“闲置期”,摊薄了产品的实际收益率;因此如果不是随时用钱,一般来说投资中长期理财产品更划算。
据普益财富统计,受市场需求影响,2月份以来,长期理财产品占新发理财产品比重已有所上升。2月27日至3月2日一周,新发行的理财产品中,半年至1年期产品数量占比较前一周增加了3.72%。3月5日至9日一周,半年至1年期产品市场占比增加0.24%,1年期以上产品市场占比增加0.33%。
工行大观园支行高级理财师邢伟建议,在中、长期理财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以考虑购买货币基金,其主要投向高流动性的货币市场工具,包括政府公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商业本票、银行承兑汇票等,风险相对较小。“投资货币基金允许随时赎回,流动性好,而且按月分红,有的年化收益率比短期理财产品还高。目前很多理财产品的投向也包括货币基金,投资者不如直接投资货币基金。”
理财产品刮起“另类风”
由于股票、基金市场一直低迷,近一段时期,各家银行在理财产品的挂钩标的物上不断创新,如红酒、白酒、普洱茶、小麦、艺术品,甚至有投资于“二氧化碳排放权”和“全球水资源指数”等标的的理财产品……银行理财市场刮起一股“另类风”。
中国银行日前推出定向投资于一款五粮液酒的理财产品,收益颇为丰厚,但起售门槛较高。另外,工商银行最近也推出一款最高收益可达8%的酒类理财产品,其募集规模为20亿元,受到很多投资者的追捧。有业内人士指出,另类理财以及高端理财将“接棒”短期理财产品,成为今年银行理财业务的新亮点。
事实上,如同所有的投资一样,选择另类理财也许会带来不俗收益,但这类产品同样蕴藏着风险。兴业银行相关理财专家提醒说:“投资者不应只是盲目追求新奇,也应注意理财产品设计条款,选择适合自己承受能力的产品。另外,选择另类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多少要对于此类产品的标的有一定的了解,最好很熟悉,因为此类产品到期后,有时会出现直接兑付标的物的情况,比如这类产品的标的为高档白酒,那么到期后,投资者将会拿到相应的白酒产品,这样其实存在一种相应的预期风险。”
该理财专家还建议,鉴于目前的经济形势、另类理财产品的发展状况和国际成熟投资市场投资者的做法,投资者对此类投资最多不要超过总配置的10%。此外,还应看其产品设计,其中是否有银行相应的弥补保障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