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游网 > 资讯活动 > 手游资讯 > 正文页

债券类产品收益普遍下滑 银行理财力拼9%

来源:新浪 发布:2012-04-10 10:00 在这些试图实现超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中,大部分为私人银行客户专属,且大多只面向高净值客户 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一直是银行理财市场中的绝对主力,规模占据整体七成以上比例,在去年银行理财频频刷新各项记录的狂欢盛宴中,此类产品扮演角色的重要性已不言而...


    在这些试图实现超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中,大部分为私人银行客户专属,且大多只面向高净值客户

    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一直是银行理财市场中的绝对主力,规模占据整体七成以上比例,在去年银行理财频频刷新各项记录的狂欢盛宴中,此类产品扮演角色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

    然而,作为最明显体现出银行系理财优势的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近期却逐渐收起锋芒,发行量虽然稳中有升,但收益率却较此前出现普遍下滑。

    收益普遍下滑,

    兴业、杭州银行力拼9%

    理财周报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以来,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的预期收益开始进入下行通道,特别是进入三月之后,此类产品的预期收益更是出现全面下滑。

    中国银行的假日理财系列“7天自动滚续产品”,1月18日发行款,7天预期年化收益尚能达到3%,而2月17日发行的同系列相同投资期限产品的预期收益就已下滑至2.8%,进入三月后,该系列产品的预期收益更是直降至2.4%。

    而邮储银行发行的2012年财富“月月升”人民币理财产品,投资期限1个月,预期收益也仅有2.2%,北京银行2012年“本无忧”系列“现金流”人民币32天理财产品,预期收益也只达到3%。

    理财周报记者统计显示,投资期限小于1个月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02%,投资期限为1至3个月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93%,3至6个月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26%,6个月至1年投资期限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54%,投资期限1年以上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98%。

    参照过往数据,各期限产品的收益率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即使在3月底这个季末加月末的特殊时点,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也仅仅是略有回升,与此前动辄攀升至6%附近的年化收益相距甚远。而业内人士预计,过此时点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还可能出现继续下降趋势,并且波及中长期产品。

    然而尽管如此,依然可以从一季度发行债券市场类产品庞大的数据库中找寻到些许亮点,预期收益冲高的产品仍不乏个例,值得一提的是,在超过平均预期收益率来发行理财产品的银行中,以中小银行居多,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占据较大比例,杭州银行、哈尔滨银行、北京银行、桂林市商业银行均属个中翘楚,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的表现也较为突出。

    而在股份制银行中,兴业银行最为亮眼,该行为私人银行客户量身定制的 “万利宝”系列,在一季度发行的所有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中拔得头筹,2012年发售的第九期产品,预期收益攀高至9%,投资期限5年,门槛300万,非保本浮动收益型,投资标的为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有银行信用支持的各类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银行存款等。

    而另一款预期收益可与兴业银行媲美的产品来自杭州银行,同样为私人银行客户专享,“尊享金钻”1203期私人银行专享理财计划,认购起点100万,预期年化收益率最高为9.00%,投资期限373天,投资对象为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

    另据了解,在这些试图实现超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中,大部分为私人银行客户专属,在预期收益高于7%的产品中,除桂林市商业银行推出的“2012年漓江理财201203期”认购起点为5万元,其他银行产品均至少需10万元以上才能够投资,且大多只面向高净值客户,投资期限也较长,多为1年及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建设银行2012年“乾元”第4期票据理财产品,产品所募资金用于受让四川大渡河龙头石水力发电有限公司持有的标的票据受益权,42天预期年化收益7%,机构起点10万元,属于近期理财产品中预期收益处于高位且兼顾流动性为数不多的代表之一。

    发行量稳中有升,中长期产品趋热

    虽然预期收益出现回调,但整体而言,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的发行,继续保持了稳中有升的态势,只是结构略有调整。

    理财周报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一季度,各商业银行共发行个人银行理财产品5866款,其中归属人民币货币市场及组合资产理财类4553款,占比达77.62%。

    从投资期限上来看,仍以1至3个月短期理财产品为主,共2625款,占比达57.65%,其他期限产品相应数据为,投资期限小于1个月的超短期产品263款,3至6个月产品970款,6个月至1年产品536款,1年以上理财产品81款。(少部分产品投资期限数据缺失。)

    去年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不得发行1个月以内短期理财产品的禁令出台后,1至3个月期产品便充当起替代角色,期限在30天至60天的产品数量显著增多,此现象在今年一季度延续并表现突出,其中“压线”操作者并不鲜见,32-35天产品频频出现。而在去年表现十分引人注目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已在监管层的多次限制后偃旗息鼓,发行规模一再压缩,目前可见的部分,大多也以开放式滚动发行的形式存在。

    至于预期收益下降明显的原因,北京某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去年下半年以来央行两度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使银行的资金压力逐渐改善,通过发行理财产品缓解流动性的动力减弱。若银行市场间同业拆借利率及货币市场利率继续下行,投资于其中的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恐将继续走低。

    然而,接受采访的几位银行业内人士均认为,虽然预期收益或将继续回调,但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依然会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特别是银行操作优势最为明显的货币债券市场类理财产品,仍将有很大发展空间。

    普益财富分析员表示,“理财产品的发行对银行做大中间业务、扩大资产规模、维护客户都有较大的贡献,而目前面向稳健型投资者的投资渠道仍然较少,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仍高于银行同期限定期存款,加之风险较小,使之依旧具备较强的竞争力。虽然可能不会像去年一样火爆,但仍会保持稳定增长。”

    而兴业银行一位客户经理也表示,目前各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正逐渐回归理性化和常态化,挂钩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企业债券、公司债券、银行存款等的债券和货币市场产品仍然以低风险占据主要地位,而中长期理财产品开始成为关注的热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