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澄为您评说,创新:中国家电企业短板。
刘澄: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家电企业生产份额超过全球家电市场的85%,大幅度超过其他国家。预计中国家电企业在未来15年内,世界生产占有率将有望达到88%。 “中国制造”像潮水一般涌到了世界各地,尤其是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但是,中国家电企业长时间以来都是作为“世界工厂”的角色出现的,仅凭低廉和高密度的劳动力来赚取一点点代工费,特别是一些家电出口企业实施单纯的外向型制造加工模式,寄生在外资品牌下。中国工厂最密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全部工厂加起来的年产值大概只相当一个跨国企业的年总产值;大部分的中国制造基本以仿制为主,技术领先自主开发的极少,基本上沦为国际跨国公司打工的角色。
中国家电企业面对国际巨头的竞争,并不是满足这种现状,也不是不想改变这种现状,而是无力改变这种现状。在目前的竞争格局下,即使企业规模作得再大,也改变不了单纯制造产品的模式,而简单的制造能力并不能产生高额回报。
上述事实表明,创新是中国家电企业的短板。
要改变目前处于产业链底层的格局,必须在创新上下功夫。创新是决定一个企业能否拥有持久生命力的关键,中国家电企业要发展惟有自主创新,不创新就死亡。
首先,中国家电企业要在内部营造创新氛围和创新意识。自主创新意识是一切新产品、新技术的源泉,只有把创新意识深深地植入每个研发人员甚至每一位员工心中,创新理念才会源源不断地流出。为此,企业家要尊重科研工作者的工作,为员工自主创新能力的发挥提供宽松的环境,鼓励科研的原创性。
其次,家电企业家要有创新意识,能从市场需求变化中洞察技术趋势。面对快速变化的技术趋势,一旦对技术趋势判断失误,就有可能失去竞争的先机。像国内电视机企业,对电视的液晶趋势就认识过晚,导致竞争被动,以致到目前,液晶屏的供应还得依赖从外部采购。国内电视企业,由于在液晶时代,没有技术优势,失去了话语权,获利能力大幅下降不,甚至像长虹这样的大型家电领军型企业,对家电发展趋势判断也走了很多弯路,特别是在液晶电视和背投电视的产品战略选择上,把宝押在背投上,在液晶电视关键技术上不掌握主动权,只能将销售重点放在三、四线市场,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对家电企业而言,消费需求将转向于绿色、智能、时尚、个性,云计算、网络融合、绿色低碳、移动互联、多屏互动等都是未来产品创新的主流,要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抓住消费者的需求,创造出颠覆性的产品,真正满足不同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
第三,要舍得技术投资。中国企业家具有很强的山寨精神,常规思维是,投资就意味着规模的扩张,对技术的投资重要性认识不够,甚至个别企业家将产品研发等同于简单的仿制。
中国家电企业要告别简单复制,应将产品研发提升到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一旦认定技术趋势,要舍得对研发创新的投入。很多中国家电企业的每年研发创新投入产出比还不到2%,这远远低于国际上15%的研发投入惯例。像微软这些企业的研发投入产出比则高达40%。
第四,要主动挖掘客户需求,甚至要创造和引导客户需求。
苹果公司的重新崛起,就是当年乔布斯颠覆性地创新,把每件产品做到了极致,赋予了电子消费产品新的内涵,引导了新的消费潮流,形成了庞大的苹果粉丝。只要苹果一出新品,就会有消费者不睡觉排起长队等着发售,除了大片上映外,能引起如此轰动效应的非苹果莫属。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苹果,不仅仅是选择那个产品,而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也正是在苹果粉丝的推动下,苹果公司成为美国市值第一的公司。可以说,创新决定了企业家的生命。中国企业要想发展,中国家电企业要想走向世界,唯有创新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