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维修市场鱼龙混杂,制造价格误区、将小问题夸大成大障碍、二手材料冒充新材料、不开具正规发票、违规收取“上门费”、小家电维修费用高等问题让消费者怨声载道。数据显示,在2011年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受理的9809件次消费者投诉中,家电维修占据了5.14%,所占投诉比例居高不下。
家电维修市场乱象之源在于整个行业缺乏统一标准、监管缺位,这使得一些唯利是图的不良商家肆无忌惮。因此,相关部门应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规范相关收费标准,加强对市场的监管。据悉,从4月份起,北京市工商局将开始对家电维修经营者进行摸底调查,对不具备经营资质的家电维修经营者进行集中清退,家电维修“明码实价”或有望推行。除此之外,消费者也应该提高维权意识。
家电维修遭投诉占比5.14%
国内家电维修市场正处于丛丛乱象之中,给消费者进行家电维修造成了很大困扰,消费者对此的投诉与日俱增。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日前公布了2011年质量消费投诉维权分析,数据显示,在其2011年受理的9809件次消费者投诉中,家电维修占据5.14%,所占投诉比例居高不下。
在一片混乱的家电维修市场中,小家电维修难问题尤其突出。因外观精美、操作方便等优点,现如今电饭煲、电磁炉、电压力锅、豆浆机等小型家电已经成为了市场销售的主力军。但销售火爆的背后,小家电的维修成本高利润低、假冒伪劣产品多、维修无门等问题却让小家电维修起来费时、费力、费钱,让消费者不禁感慨“修不如买”,也因此使得很多小家电成了“一次性消费品”。
从消费者反映的各类家电维修问题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制造价格误区误导消费者,例如一些维修店打出类似“空调拆装50元”这样的小广告,但维修人员在拆装过程中却故意损坏空调铜管,以更换配件为由赚取铜管费用;其二,在消费者进行家电维修时,故意将小问题夸大成为大故障,以此收取较高费用;其三,有些商家将收购来的废旧电器配件或材料更换到需要维修的家电中,消费者很难辨认其所更换的配件或材料是全新的还是二次利用。
除此之外,维修价格模糊不清、不开具正规发票、违规收取“上门费”等也是家电维修市场上普遍存在着的问题。
家电维修乱象之源在于缺乏统一收费标准
家电维修市场之所以乱象丛生,根源在于监管缺失。首先,行业准入门槛低,对于维修店的准入条件没有明确规定,更有不少山寨维修店混迹品牌指定维修点。
其次,缺乏统一收费标准。早在2005年底,国家发改委就发布了《家用电器维修服务明码标价规定》,明确要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家电维修服务经营者必须按规定实行明码标价。但这只是规定家电维修经营者必须实行明码标价,而经营者可以“自主定价”,价格标准是多少在《规定》中并明确界限。同时,《规定》只制约行业内的家电维修经营者,而行业外的经营者以及“马路游击队”的收费标准则“自己说了算”。相同维修项目在不同维修机构报价相差悬殊,难以进行比较是家电维修领域的灰色地带。正因如此,才会出现“花200多元买的电磁炉,出现故障要花100多元换件,花120元买的榨汁机坏了,上门维修费起价就要50元”等现象。
家电维修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中国家电维修服务协会会长刘秀敏预计,随着家电保有量与日俱增,售后服务市场的规模增速将超过销售市场。目前,国内的连锁虽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售后网点,但是与国外同行相比,在维修这块还有所差距。在监管不严的情况下,部分商家唯利是图,无视正常职场规则,使得市场陷入无序竞争状态,这也是家电维修市场乱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治市场乱象需加强监管力度
对家电维修市场进行有效规范亟待落实,这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也是确保逐渐兴起的家电维修业健康发展的要求。具体来说,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范。
其一,政府部门应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出台统一的服务、配件指导价,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对家电维修点的监管可以考虑第三方认证的方式,方便消费者识别,消费者可以选择有资质认证的售后维修点进行维修。目前北京市对此做出了示范,据悉,从4月份起北京市工商局将开始对家电维修经营者进行摸底调查,对不具备经营资质者进行集中清退,并且家电维修“明码实价”或有望推行。
其二,维修店应该以诚信为本经营,加强自律。除了要靠宣传,促使企业加强自律,行业协会也可发挥其作用,监督其走向良性发展。
其三,消费者也要提高自身维权意识。购买家电产品时,尽量选择知名品牌,因为知名品牌产品的售后服务体系相对完善,更有保障。在家电产品出现问题需要维修时,则应该尽量选择正规的维修点进行维修,并保存好相关的收据等凭证以便在必要时进行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