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百度与长虹联合发布了一款售价千元以下智能手机,将搭载百度升级版的云智能终端平台操作系统。此前,腾讯、小米科技、盛大等互联网企业已纷纷杀入手机制造领域,一些网站也跃跃欲试,计划推出与厂商合作的定制手机。
面对来势汹汹的互联网手机上市潮,业内人士认为,国内互联网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开始步入垂直整合、追求高附加值产品回报的黄金期。
互联网产品辐射力今非昔比
“担心自身产品在移动互联网世界中被边缘化,是众多互联网企业争相投身手机业的主要原因。”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昨天表示。奇虎360算是国内互联网企业中的流量巨头。年报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360已有4亿多用户,渗透率达90%,浏览器用户达2.55亿。但和其他一些互联网巨头一样,360在个人电脑方面的流量优势并没有在移动互联世界得以充分体现,据统计,其手机卫士软件用户超过5000万,手机端应用创造的流量效应却不如个人电脑平台。
“这是因为,互联网企业推出的相关产品对移动互联网的辐射力偏低。”业内资深观察人士洪波认为,个人电脑时代是由Windows平台一统天下,但移动互联网目前平台分散,其对于终端用户的控制力远不如其在个人电脑时代的表现。
借力终端争夺互联网入口
“华为每年5000多万台智能手机发货量,对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都不是小数目吧?”华为终端公司负责人余承东在微博中的这段留言,揭示了互联网企业与手机制造商合作的真实意图互联网企业想借手机终端在国内的影响力,来扩大自身产品的用户规模,通过互联网增值服务来盈利。
以360为例,它打算通过预装360软件的方式,与手机制造商结盟进军手机市场,争夺移动互联网入口;而手机制造商也想借此机会扩大市场份额。
在这场战斗中,小米科技最先出手,推出自有品牌的小米手机;腾讯、百度、阿里巴巴选择与传统手机厂商合作的方式,借机嵌入自身业务或是主打自己的操作系统;而新浪、人人网等网站则选择与HTC等制造商合作,推出内置其网站应用软件的硬件产品。
低利润硬件难换软件高回报
在回应上马互联网手机的原因时,多家互联网企业负责人异口同声地表示,企业投身手机行业,手机本身的硬件利润已不再是主要考量的指标,企业寻求规模效应,在硬件方面打平即可。
这也意味着,互联网企业的加入彻底改变了手机制造行业旧有的盈利模式。小米主打的高性价比、阿里巴巴的“超低价+红包”,乃至360声称的“零利润特供”,都将硬件薄利多销作为迅速推广的通道。
面对诸多后来者,小米科技CEO雷军已将互联网手机盈利的“铁人三项”归结为“硬件、软件和互联网应用”。显然,在互联网企业这场垂直整合的风潮中,销售低附加值的手机、甚至千元智能机充其量只是企业抛出的诱饵,流量及服务金额的回馈才是它们真正期待的大鱼。
“与企业期望值可能有所出入的是,大多数消费者并不会仅仅为了用阿里巴巴的应用就去买阿里云手机,也没有多少消费者因为喜欢盛大的云中书城,就去专门换一个带有盛大乐众系统的智能手机。”在姜奇平看来,软件和应用的开放程度将成为互联网手机上市后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