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iPhone手机创造了360美元的价值,美日韩硬件厂商享受187美元,而中国的富士康却只分得了6.54美元。同是制造业,因为身处价值链位置不同,获利竟有天壤之别!
两个市场“外紧内迫”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外紧内迫”的格局逐步凸显。在国际市场,希腊债务危机持续发酵,世界经济复苏脚步缓慢。在国内,成本上涨的压力犹如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让制造业巨头们忧心忡忡。同时,人们对气候环境的关注,也对企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不振,未来5到10年可能都将难以恢复。”商务部综合司副司长宋立洪表示,前有发达国家强敌竞争,后有新兴国家穷追猛赶,不转型便没有发展空间。
与会专家认为,制造企业绝不能沿袭过去拿环境换发展的老路子,必须走上创新发展之路。
企业突围“智能制造”
不过,宋立洪表示,技术、质量、品牌和服务是我国企业在提升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四个核心优势。他说,中国对外贸易500强企业是我国行业的优秀代表,数量虽不及外贸公司总数的1%,进出口额却达到了全国进出口总额的37%。
如何延伸价值链?宋立洪认为,国际竞争的新格局和产业分工的新变化带来了机遇,“必须抓住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契机,加大企业引智引资的力度”。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总裁王新奎也持相似观点。“一场面向全球贸易的制造革命已经展开。”王新奎说,是服务革命引发了这场制造革命,利润中心已转移到与智能制造相结合的信息服务业。
在谈到制造业如何科学转型时,王新奎认为要坚持三点:“政府要有更富想象力的管理,市场要有更协调的产业融合,企业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
服务平台当好“配角”
在制造业的转型大幕下,政府和金融机构的“配角”作用也不能忽视。当前,很多制造企业都踏上了海外并购路。“在企业国际化进程中,银行金融服务做好对接非常重要。”交通银行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刘阳说,中国企业要在全球价值链中取得很好的地位,离不开国际化发展,也离不开银行的金融服务。
“外汇管理对促进外贸转型形成了政策支持。”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副司长谢汉立认为,政府要以企业成本为出发点,做好相关配套服务。
近年来,我国深化直接投资改革,支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出台多项政策帮助境内企业“走出去”。谢汉立举了一个例子,2009年外汇管理法规共有800多件合计130万字,通过清理和精简,现在法规总数减了一半,字数也减少到90万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