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方支付牌照发放满一周年后,第三方支付将再迎扩容热潮。
据报道,中国人民银行最快将于6月发放第四批第三方支付牌照,预计将有逾百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加入“正规军”行列。此前央行已给101家机构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
随着支付牌照大扩容,告别野蛮生长的第三方支付正处于扩规模“圈地”的亢奋期,其业务范围已经从单纯的网上支付逐渐向基金代销、线下支付、银行卡收单甚至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等领域进军。
根据调查机构艾瑞咨询2012年初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第三方网上支付业务规模已经超过2.2万亿元,这一数字在三年后有望超过7万亿元的规模。
而这些第三方支付业务尤其是部分线下业务的延伸已经触及银行传统业务,引发了银行的担忧。
第三方支付全面“入侵”
银行的不安情绪在增加,因为第三方支付的触角已经从线上走到线下。
“像汇款转账、线下收单业务、基金代销、供应链融资、金融解决方案等银行传统领域都已经有第三方支付企业涉足,而且做得比较灵活,不像银行那样要接受较为苛刻监管。”某国有银行电子银行部一位高级经理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5月初,第三方支付机构快钱宣布将业务范围由网上支付业务逐步延展到线下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和供应链融资服务,主要开展资金归集、应收账款的打包、融资以及回款等业务。
据悉,基于通过电子收付款拓展客户基础,快钱迅速掌握核心企业上下游的资金流和信息流,帮助企业客户提升上下游应收款、应付款效率,了解企业的融资需求,给企业提出流动资金管理解决方案,然后把这些融资需求和信息打包给银行,由银行来进行审批是否符合应收账款融资需求。目前李宁、神州数码、方正集团等公司都已经与快钱建立合作关系。
快钱此举一度让银行认为其要进行贷款发放。“这实际上相当于银行客户经理去挖掘目标市场和客户,审批和放款还是由银行来操作,而不会由第三方支付来发放贷款。”兴业银行某支行行长认为,目前不少银行都在拓展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客户,在目标市场发掘上也不乏与商会、专业市场或其他第三方合作,以降低银行自身开拓市场的成本。“但第三方支付企业与银行给企业提出金融解决方案和对企业进行信用审批都不一样,如果没有担保抵押或者其他增信产品,银行很难放贷款。”
易观智库高级分析师张萌认为,目前中国商业环境喜欢沿着产业链进行拓展,在此背景下,银行与支付企业之间恐怕很难达到比较和谐的状态,“所以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竞合仍会是一种主流状态。其实一定程度上来讲,竞争因素的引入对金融环境的发展不见得是坏事,引入更多的环节进来刺激银行竞争,对提升客户服务意识和进行产品创新是有帮助的”。
此外,基金代销业务也成为近期第三方支付机构争夺的新领域。通过柜台销售和网上银行两大渠道,商业银行一直是基金销售的主导性渠道。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就线上渠道而言,2011年通过线上渠道销售的基金规模为4144亿元。其中,通过银行网上银行实现的销售规模为3271.6亿元,占绝对优势;其余通过券商和基金公司网上直销实现的销售规模为872.4亿元。
而这传统的三大渠道已经被打破。今年来陆续有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获得基金代销牌照。目前已经有汇付天下、银联电子、支付宝等7家机构获得基金第三方支付牌照。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申购基金的费率低至0.6%,而通过银行渠道申购50万元以下基金的日常申购费率最高达到1.5%。
汇付天下近期的数据显示了异军突起的第三方支付基金销售的强大攻势,自2010年4月开展业务以来,公司旗下的天天盈平台现已积累超过150万用户、支持46家基金公司、32家银行、800余只基金产品,覆盖95%的市场份额。
而在钱袋宝执行董事孙江涛看来,第三方支付涉足基金等收入更加可观的领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以后也不排除引入银行理财产品、信托等产品的代销。据其介绍,钱袋宝已经获得了保险销售“专业代理牌照”,并成立了专门的子公司负责这部分业务,可以销售所有的险种;而且会首推意外险。“比如要蹦极,马上买一个10万块钱的保险,这也是与快捷的手机支付高度契合的一个产品。”
而随着第三方支付机构参战,原本由于第三方理财强势入侵、基金和信托公司直销的建立以及券商渠道的打通而日渐式微的银行渠道,将面临更大的客户维护压力, “未来第三方支付对银行的客户分流是肯定的。”孙江涛表示。
不过,某城商行基金托管部人士认为,第三方支付机构代销渠道对银行冲击不会太大,银行的优势还是会继续保持。“银行代销基金非常多,第三方支付公司得一家一家基金公司去谈合作,短期内也不见得会有较大规模。而且在银行买基金,客户经理可以给客户讲解。第三方支付公司代销基金适合那种有明确购买意图或者对价格较为敏感的客户。”
中小支付公司挑起价格战
0.7%、0.4%、0.1%、0%……在线上商户开拓领域,部分中小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了争夺商户不断降低费率,激烈的价格战已经让银行有点儿吃不消。
目前,银行在拓展商户时,一方面与第三方支付合作,第三方支付机构将银行和商家的支付接口对接,第三方支付机构要向银行缴纳通道费,另一方面银行直接拓展商户。
“但在目前支付行业缺乏定价标准和规范的情况下,有些第三方支付公司拓展商户时在定价上比较随意,比如给商户渠道手续费为零,反过来压低了银行的收益,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价格战,长期的结果就会造成服务水平下降。”上述国有银行电子银行高级经理说,“从绝对量上来说,渠道手续费收入在银行收入中占比不大,但是意义重大。在利率市场化推进过程中,银行要改变传统利差收入,经营方式要进行转型,而转型就要靠各种服务来推进。”
一家国有银行电子银行部副总经理认为,银行之所以要拓展商户收单业务,是因为银行可以对商户开展综合金融服务。“比如银行掌握商户的销售情况和资金运营状况,在给商户贷款时就能降低银行贷款风险,比如一年有1000万元资金回笼,那银行贷500万元问题不大。”
但目前银行不得已卷入了费率价格战中。银行有观点认为线上的渠道手续费过低,希望线上支付的手续费和线下零售跨行刷卡手续费持平。目前线下零售刷卡费率按照行业不同,通常在0.5%~2%范围内。
“网上购物等电子商务领域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产业,大量的电子商务网站都还处于亏损开拓市场的状态,难以承受和线下一样的高手续费。而从成本上来说,线上支付的成本相对而言也要低于线下刷卡的成本。线下支付市场需要铺设POS机具,要有上门维护人员。同时刷卡渠道要走银联清算体系,需要支付银联规定的的‘2∶7∶1’分成中的‘1’费用。而线上不同,线上是商户自主完成,走的基本是支付公司和各家银行的直连清算渠道,本身也可以承担相对较低的价格。”一位第三方支付行业人士称。
这位第三方支付企业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整个行业发展来说,合理的价格机制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从整体来讲,第三方支付企业特别是领先的企业显然更希望行业的服务费率处于合理水平。
实力相对薄弱的中小第三方支付企业为何能够频频掀起价格战?有第三方支付业内人士透露,这本身和银行对不同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策略相关。不少银行在和第三方支付的谈判中只是抓住支付宝、财付通等几家领先的企业,认为只要抓住几家大的企业就相当于保证了一大半的收益,这导致大的支付公司银行费率成本更高,中小第三方支付企业反而能够获得低成本,助长中小支付公司钻空子打价格战。
银行软肋:客户黏性降低
“现在很多客户在支付时直接通过第三方支付账户而不通过银行账户,银行只是给第三方支付账户充值,银行客户黏性在降低。”上述国有银行电子银行部副总经理感叹。
随着互联网支付逐步进入“快捷”时代,银行的这种担忧似乎更加有理由。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从2011年中国互联网支付用户使用过的第三方支付方式来看,账户余额支付的用户比例最高,为55.7%;其次是快捷支付方式,用户比例为46.7%。而从最常使用的支付方式来看,支付平台与银行的联名卡支付(即快捷支付的前身)使用比例最高,占比为24.4%。而且43.9%的互联网支付用户表示只要网站支持快捷支付方式便会继续使用。这显示出,让用户无需事先开通网银也能网上付款的快捷支付日益受到用户的青睐。
“使用快捷支付方式的用户越来越多,绕开网上银行,银行只是接受资金扣转指令。”上述国有银行电子银行高级经理认为,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考虑的角度并不一样。“从第三方支付公司角度来讲,他们更多考虑客户的使用体验,快捷支付确实非常方便快捷,而从银行来看,银行首先考虑保证资金安全。”
银行和第三方业务有交叉,竞争不可避免。不过,艾瑞咨询分析师谢春认为,从银行最早向第三方支付开放网关到现在,通过银行对于资金流的掌握和第三方对于用户信息流的掌握的互补,如基于用户消费行为有针对性的营销推广等,双方的合作已经渗透到很多业务领域。
对于银行的担忧,有第三方支付人士表示,银行作为传统企业可能还没有完全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在互联网时代,开放和创新是必然的趋势,用户并不是谁的私有财产,指望靠一己之力,用一成不变的旧产品永远圈住客户是不现实的。不论对银行还是第三方支付,这都是不得不面临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