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内,80%的桌游吧死掉了
前不久,李先生在本地论坛上发了个帖子:中山花园120平方米的桌游吧,3万元转让,包含桌椅、几十套游戏、空调等。
他说,这桌游吧他开了快两年了,自己一个人经营得很累,现在趁着房子租期8月份到期,他打算转手掉,另找个稳当的工作。但当初投入了四五万元和一番心血建起来的桌游吧,现在似乎一时难以脱手。“这几天打电话来问的人是有几个,但也没有明确表示接手的意向,可能还是嫌价格高了。”
连日高温,他没出去找工作,仍旧呆在停业的桌游吧里,开足了空调,在原本供十几个人玩的大游戏桌上,一个人吃着快餐,喝着汽水,玩着电脑,音箱里立体感十足的声音回荡在空旷的游戏厅里。
李先生所在的中山花园风荷苑,同一幢楼里就挤着大大小小的5家桌游吧,基本上都是在两三年前开出来的,但目前还在营业的就只剩一家了。
7楼的“马里奥桌游”变成了一家淘宝网店,8楼的“下一站桌游”大门紧闭,据说搬走快2年了,21楼的“26C桌游”也已不复存在。“来玩的人时多时少,又不稳定,所以都关门了吧。”楼里一位大伯说。
中山花园的桌游吧“集聚区”正像是杭州桌游行业的一个缩影。
2010年前后,桌游吧曾在杭州市区“疯狂生长”,院校周边、商圈附近,各种“桌游基地”、“桌游主题会所”、“桌游俱乐部”遍地开花,数量一度超过百家,而在2011年、2012年间,不少桌游吧陆续关门、转行,据业内人士透露,最终存活下来的不超过20%。
去年很火的“密室逃脱”,今年生意大不如前
相比于已经被大多数人熟悉的桌游吧,“密室逃脱”这类大型场景桌游去年才在杭州风靡起来,但时隔一年也热度锐减。
昏暗的灯光、隐秘的机关、让人心跳的倒计时……中河中路上的一家“密室逃脱”俱乐部里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逃脱戏码。5个主题,每4到6个月更换一遍,而每次更新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停业装修。
这已经是开店的第二个年头,进入生意相对较好的暑期,负责人说,靠着玩家的口耳相传和线上团购活动的推广,每天晚上还能组织十几场“逃脱”,“基本上和刚开业的时候差不多。”但现在通过团购买票,连原价的一半都不到。
上周某一天晚上8点半左右,四五个女孩子刚刚从一间“密室”逃脱出来,带着过关的兴奋,互相说笑着离开了。这也是当晚最后一拨客人,俱乐部营业时间到晚上10点钟,送走这几个女孩子后,大家便提早休息了。
“她们算厉害,花了50多分钟终于逃出来了。”俱乐部的负责人说,这里的过关率不超过30%,对新手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有的玩家没过关,回去后还很懊恼,第二天打电话给我,说‘想了一晚上还没想出来,你就告诉我答案吧。’”而他从不透露,“要想知道答案,可以再来试试。”
一家“密室逃脱”的设计者坦言,他们重点钻研如何激发玩家的“好奇心”,而不是保持他们的“新鲜感”。言下之意,他们是要吸引从未玩过这个游戏的人走进“密室”来体验,而游戏者会不会第二次来“探秘”则已不在他们顾虑的问题之列。
杭州第一家获风投青睐的桌游吧早早关了店
2008年,是杭州桌游吧的历史“元年”。一位当时刚从浙江工业大学毕业的小伙子开出了第一家桌游吧“报告吧”,从两室两厅公寓里的小游戏厅迅速发展到了靠近延安路的横广福路上的独立店面,又成长为在杭州、宁波、温州拥有5家店面的连锁桌游店。2009年,蒸蒸日上的“报告吧”被一家风投公司看上,想要以1500万元的资金进行注资。
但这家“报告吧”今何在?横广福路上早已不见它的身影。记者向现存的几家桌游吧的老板打听,有的含糊表示“好像早就关了吧”,有的回忆起它大约在2010年关门,但却并不清楚始末。
一家桌游吧的负责人提供了一些线索:“我店里有几个员工都是从‘报告吧’过来的,据说‘报告吧’的老板当年获得了风投注资以后,就转去做别的生意了。可能是对桌游吧的经营已经不太上心了,最后阶段的生意并不好,客人慢慢少下去,后来就关门了。”
或许,桌游吧的钱真的没有那么好赚。
在中山花园开了近两年桌游吧的李先生计算过,生意最好的夏季,一个月能净赚2.2万到2.4万元,而淡季时只有五六千元。而这些还是建立在他只租月租金四五千元的公寓房、且一个人员也不雇的基础上。“如果在杭州市区租个沿街的商铺,一年租金起码都得二三十万元,根本没得赚。”李先生说。
游戏品种太少,玩家不买账
为什么无论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年轻白领还是中年老板,都纷纷扎堆开桌游吧?因为它“门槛低”,既没有特别的技术要求,也不需要很高的经济成本(只要投入几万元,就能开起来)。
而杭州大多数的桌游吧都大同小异,消费者在其中能享受到的服务都差不多——无非就是游戏和茶水,游戏品种类似,且数量不多。
在国际上,桌游的品种有上万种,但我们周边的一些小桌游吧只配备四五十款游戏,平时就靠三国杀、杀人游戏等经典游戏撑场子,只有一些已具备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桌游吧还会引进新品。
“我们的标准是60款基础正版游戏,然后每个月进5-10款新品。”棋士桌游的负责人何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店里现在大约有230款桌游,每次进的新游戏都会向玩家介绍推广,但杭州在这么做的桌游吧并不多,不少店家都是“怎么方便怎么来”。
一家桌游吧的老板无奈表示,他也引进了不少新游戏,试图向玩家推荐,“但很多人都懒得学习新规则、新玩法,尤其是一些复杂的游戏。大家情愿玩那些已经熟悉的、相对简单的经典游戏。”
“在国外,桌游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就像中国传统的麻将一样。而在国内,它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消遣,或像一波时尚潮流,并没有沉淀下来,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娱乐方式。”杭州趣玩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郭伟龙说,一款新的桌游要学会、玩上手需要不少时间,大多数人并没有那么多激情去学习钻研。
桌游吧走下坡路,手机游戏风生水起
“工作以后,我就不再去桌游吧了,这种娱乐活动已经不适合我现在的年龄了。”参加工作刚满两年的女孩贝贝说。而她在上学时也曾是桌游等新鲜玩意儿的爱好者。
在三四年前和朋友合伙开过桌游吧的胡先生说,当初他们的客群年龄主要是在20岁到25岁之间,以年轻白领为主,“现在这群人都慢慢接近30岁,成家立业或者工作晋升,没时间来玩了,后来人气就慢慢下降了。”
2010年下半年到2011年间,杭州的桌游吧开始走下坡路,而2012年,手机游戏开始风生水起。业内人士表示,手游和桌游的客户群体有很大程度上的重合——都是爱玩游戏的年轻人,很多手游也都是来源于热门桌游。
“手游是作为很多人睡前的一种消遣项目,而桌游更多的是作为线下朋友之间交流的载体,两者应该是互补的。”郭伟龙说,从“大游戏”的范畴来讲,桌游只是作为其中一个很小的种类,桌游吧的衰落并不代表桌游的消亡,而是它融合进了其他的游戏形式中。
很多网游、手游中的卡牌游戏,都有某些桌游的特征。要凑齐一拨人到桌游吧玩并不容易,有的玩家便转移到了网游、手游的平台。
郭伟龙认为,过于依赖单一的桌游产品,是很多桌游吧生存发展受限的原因。他举了一个例子:“2004、2005年的时候,大家疯狂地玩‘杀人游戏’,那时杭州开了不少杀人游戏吧,整个场子只玩这个游戏,每个人提供一杯水。”而没多久,大家玩“杀人游戏”的热情过了,这些店也就陆续关门了。
“桌游吧的存在意义,是作为朋友聚会、交流的一个平台。”郭伟龙说,与此同时,店里的咖啡、音乐、装修、氛围其实都是产品,而桌游应该只是其中的一项服务。一开始如何定位,或许已决定了桌游吧今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