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岁的巍巍,8岁时就过完了钢琴十级,他参加过全国很多次钢琴比赛,并获奖无数。他跟着妈妈陈安萍来到北京租住了一年了,为的就是参加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考试。在妈妈的安排下,喜欢钢琴的他选择了苦练钢琴,到处参加比赛和考试,为自己的未来早做准备。
今年19岁的牛翔,去年假期和同学一起打工,白天在电脑城组装电脑,晚上去酒吧做销售,4个月赚了十几万元。再过两个多月,他就要参加高考了,而这并不是他想选择的,而是爸爸的选择。多次争论之后,牛翔还是无奈地选择了妥协。
曾是历史老师,现在辞职在家搞英语教学的周华,对自己女儿的人生进行着另一种规划。源于母亲的纠结和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反省,她开始在女儿小喜身上实践自己的教育模式。对于妈妈为自己选择的路,女儿小喜的态度从闷闷不乐开始变得愤愤不平,继而激烈对抗。
孩子的未来,是让他(她)自己选择,还是父母替他(她)选择,亦或是别无选择?
周华(右)让女儿小喜背英语单词
牛翔在看书学习
被选择的冲突
3月28日中午,在乌鲁木齐市日月星光小区见到周华时,她将自己的计划告诉记者:“女儿小喜在小学毕业之前,要达到1万个单词的量,那样可以轻松读英语报纸,阅读英文书。”
14时,从学校回来准备吃午饭的女儿小喜,却极力反对妈妈帮她做的选择。
“最近有点烦妈妈。”10岁的小喜由原来的闷闷不乐开始变得愤愤不平,她看着妈妈在厨房忙碌做饭,她悄悄地告诉记者,这段时间她又开始和妈妈“战斗”,对妈妈刚制定的学习计划,她原来是憋在心里敢怒不敢言。
“现在我敢和妈妈争吵几句。”小喜有点调皮地说,不过她是在她妈妈心情好的时候,才敢抗衡。
“快点,今天的20个单词加速过了。”周华语气坚定而不客气。“能减少点吗?”小喜小声地说。“不行, 别偷懒。”周华坚持道。“今天的作业多,没时间了。”小喜撇撇嘴说。“老师布置的抄写作业可以不写,你都会的。”周华大声。“你又不是我们的老师!”小喜提高声音。“别找理由,背不会,不要吃饭、睡觉。”周华震怒。“法西斯!你。”小喜开始回敬。
对这样和女儿的争执,周华有自己的看法。
“时代在发展,孩子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都比过去提前了,孩子已经具备了接受新教育的条件,为什么不可以与时俱进呢?”周华直言不讳她对当前教育机制的质疑。她不相信,现行的教育体系能有效地将孩子教育好。这种源于母亲的纠结、源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反省,最终让她辞职专教,纵容女儿偶尔“休学在家”学习她的模式。
尽管被学校警告过,但周华坚持认为,孩子没必要花12年时间读小学和中学,小学、初中的教育可以缩短到6年足够。
她振振有词地说,学校学习的许多内容可以淘汰了,完全可以提前学完。比如,在数学课上曾学过微积分、立体几何,现在生活中一点也用不着。再比如,孩子青春期了,家长们却通过学习来压制孩子,正常的身体成长和心理成长被所谓学习的“帽子”扣压着,难道学习真的比孩子正常的身心健康还重要吗?
“其实,我真的觉得平时用不上。”周华语气很坚定,说她的模式是在改变孩子的命运而已,而不是改变生活方式。
周华说,自己的模式算不上挑战,只是人生苦短,每个人都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利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价值。一个人18岁就可以大学毕业,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现在教育改革了,就可以轻松做到16岁上大学,应该是很正常的。
让周华纠结的是,“女儿许多地方很自我”,最近她让女儿做个什么事情,小喜会飞快地说“不”字,这让她的计划在实施中有所搁浅。她还发现,女儿疯狂地迷恋学校和她的同学,喜欢学校的一切活动,每次就像打仗一样往学校冲。
“她是在反抗我的模式吧。”周华喃喃地说,她目前有点焦躁,她现在给小喜自由,只是暂时给女儿舒展的空间,等忙完手中的工作,暑期她便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
记者感言:
为何别无选择?
让孩子健康、快乐地在学习中成长,是每个家长的期望。于是,当巍巍、牛翔、小喜等无数孩子奔跑在小学、初中、高中的跑道上时,他们身边的家长忙着为他们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
从表面上看似自然、公平的教育模式,其实并非如此。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几乎失去了话语权,他们没有为自己选择的机会。
如同国内一些教育机构提出的,增强教育的选择性是更深刻的教育公平。既然如此,那么就应该让孩子享受实在的“教育菜单”,让选择真正丰富起来。
也许,周华的选择不能让女儿接受,但她发出的“一个人一生的精力是有限的,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为什么不科学地选择一种合适的教育模式”的声音难道没有启发吗?“应该学有道理的东西,还是应该学有用的东西”,的确值得深思。
牛翔对抗着眼前的高考与应试的教学体制,认为自己满脑子要去装载“将来无用的东西”,就是为了考个大学荣光耀祖。所以,他反对自己“被选择”。而巍巍、小喜选择的道路,拿到全优成绩和英语6级,或是拿到钢琴最高级别、考上中央音乐学院就算成功吗?
目前的教育模式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不管你愿意或不愿意,一味地把知识向你灌输,而不是你适合什么就选择什么。因而,教育体制模式的无法选择,导致了教育出“迷茫”的结果。